项目情况概述: 一、自然地理概况 黄石市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河湖众多、地形复杂,既是 “水袋子”,又是 “旱包子”。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南北气流交汇带,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区位、地貌、气候,决定了黄石水多为患、水少而忧,面临旱涝灾害双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水旱灾害的严重制约。 二、社会经济概况 为了尽可能减少洪涝旱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保障黄石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做到“硬件”、“软件”两手抓。除了在“硬件”方面,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各工程体系外,在“软件”方面需要建立防汛抗旱信息系统,依据水雨工灾等各类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做出科学而切合实际的防洪决策,正确调度运用水利防洪工程,指挥防洪、抢险、抗旱、救灾等工作,全面提高防汛工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更充分地发挥水利工程减灾效益。 为充分发挥工程系统的效率,黄石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以数据库技术、数学模型、通信技术、决策系统为支撑,将黄石地区的水资源、水位、雨量、工情、灾情等的实时监测数据整合到GIS地图上,便于各级水利部门及时、准确、直观地把握黄石地区的水利业务现状,实现黄石各级水利部门管理从监控到决策处理的一体化,为黄石地区防汛抗旱决策提供数字和科学依据。 通过建设黄石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可以推动黄石市的水利信息化建设。 三、项目研发必要性 2006年3月,省政府审议通过了《湖北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23件专项应急预案,实施这些应急预案,对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预防和减少水旱灾害及其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对水旱灾害的应急处置和应急管理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组织实施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要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有的保障能力与其相应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加强应急体系建设。 黄石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是防汛抗旱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的建成可以及时、准确地采集和传输有关防洪调度决策的水雨工灾险情等基本信息,通过分析和决策,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进行洪涝灾害应急处置,更好地调度和发挥已建水利防洪工程的作用,科学指挥防洪、抢险、救灾等工作,全面提高防汛抗旱工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减轻洪涝旱灾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为此,根据省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进行黄石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四、项目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及技术优势 黄石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是一个高起点逐步实施,将水利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图象处理技术等技术充分融合,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技术,集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于一体的信息化系统。 黄石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考虑本次提高防汛工作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因此我们在选用设备仪器与软件上,充分考虑了他们的先进性、协调性、通用性和完整性。 1.软件先进性协调性方面: 黄石市防汛抗旱信息系统GIS开发应用拟采用中地数码的MapGis 7.1。中地数码是国内最大为GIS各个领域提供解决方案的GIS软件供应商,可伸缩的MapGis 7.1可以适应机构的任何需求,可以与我公司开发的信息平台软件实现无缝整合。 2.软件与仪器设备通用性方面: 我公司开发的软件系统支持对等新设备的扩展,确保了系统的兼容性和通用性,也体现了对用户原有投资的保护。我们选用的应用服务器等硬件设备,无论从设备升级换代、备品备件方面都可轻松从市面上获得,操作系统平台选用的是主流Windows平台,由于数据库所涉及的数据量大,结构复杂,拟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5作为数据库的基础平台,应用服务器软件选择的是IIS6.0,应用软件采用J2EE技术开发,具备平台无关性,完全兼容windows、UNIX、Linux系列操作系统,有良好的通用性。 3.软件与仪器设备完整性方面: 我们方案设计和设备选型方面完全满足黄石地区水利业务目前的需求,并考虑了未来两到三年的发展需要。尤其是系统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选择上,我们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基础上,选用了更高一档次的型号产品,为将来的业务发展预留了一定的扩展空间。 五、项目研发目标 1.实时、完整地完成各类防汛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存储。 2.建立防洪工程数据库及重点防洪地区的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库,实现数据查询和显示。 3.快速、灵活地以图、文、像等方式提供水、雨、工、险、灾情背景资料、历史资料等全面的信息服务。 4.随机或定期收集旱情及抗旱信息,进行旱情及抗旱信息管理。 5.为防汛抗旱管理和决策实施提供现代化手段。 六、项目研发任务 1.收集整理全市重要河流、堤防、水库、涵闸、泵站及蓄滞洪区等基本信息和工程简况,并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防洪工程数据库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的要求,建立防洪工程数据库。 2.以《实时水雨情数据库表结构与标识符标准》建立实时水雨情数据库。 3.建设重点干旱地区旱情监测站点。 4.整理现有图形数据。 5.研制开发防汛抗旱信息服务系统,包括防汛信息管理、防汛抗旱预备案管理、抢险技术Web查询、政策法规、系统管理等。 七、研发系统特点 数据的集成性:能够快速、完整地完成各类防汛信息水情、雨情、工情、灾情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贮; 展示的直观性:利用GIS图上访问技术,快速、灵活地以图、文、像等方式提供水、雨、工、灾情资料的全面信息服务; 管理的科学性:实现了对防洪预案管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使防汛人员能够实时制定防洪调度方案与抗洪抢险指挥方案; 可扩展性:建设信息平台可以整合其它已建设的子系统,也可以增加一些子系统的建设; 易维修性:系统具有自检自校功能,同时显示故障信息,便于修复。 实用性:界面简洁、操作简单
|